Categories
中華文化活動

2022-2023年度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2022-2023年度
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活動簡介

在設計活動期間,老師發現幼兒對中國的上茶樓文化表現興趣。

經老師與幼兒商討後,決定一同研習「中國的飲食文化 – 大茶樓」探索點心的用料及如何製作、茶樓裏的人、事、物……等。

最後,幼兒把學校大堂佈置成茶樓,擺放中式餐具、茶具、製作各類點心模型、點心紙、點心車等。

幼兒亦按自己的喜好,與同伴商討想扮演的角色,如經理、侍應、點心師傅、收銀員和客人等,進行模擬上茶樓的遊戲,想像自己置身於茶樓飲茶,品嚐點心美食的情境。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體驗了中國人的飲茶文化,探索點心的製作方法,認識各類點心食物、茶樓裏的人物、中式餐具、學習飲茶時的餐桌禮儀,同時亦學懂運用禮貌語招待客人,藉此深化他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認識。

活動目標
  • 探索中國傳統食物 (點心)
  • 能製作中國點心
  • 認識茶樓裏的人、事、物
  • 能遵守飲茶時的餐桌禮儀
  • 探索中國人上茶樓的飲食文化
  • 體驗上茶樓的樂趣
參與級別

高班

Categories
中華文化活動

2023-2024年度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2023-2024年度
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活動簡介

本校於中國節日主題上,讓幼兒認識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更透過全校活動,讓幼兒循序漸進地探索、欣賞中國不同的傳統習俗及藝術活動。培養中華文化的美德,愛護公物,尊重及關愛別人的良好公民

活動目標
  1. 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和興趣
  2. 享受玩樂的趣味
  3. 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參與級別

高班、低班、幼兒班

Categories
中華文化活動

2024-2025年度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2024-2025年度
中華文化校本學習活動

活動簡介

幼兒透過感觀認識陶泥的特性,體驗以陶泥製作陶瓷碟,加深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認識

活動目標
  1. 體驗做陶泥的樂趣
  2. 懂得運用工具製作陶瓷碟
  3. 培養欣賞中國藝術
參與級別

高班

活動簡介

從活動中認識舞獅的由來、舞獅的基本步法及加深對鑼、鼓及鈸配合舞獅的方法

活動目標
  1. 認識舞獅的由來
  2. 學習舞獅的基本步法
  3. 欣賞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
參與級別

高班

活動簡介

認識水墨畫是中國傳藝術,欣賞不同水墨畫的作品,並探索如何運用毛筆繪畫水墨畫

活動目標
  1. 體驗用毛筆繪畫的樂趣
  2. 探索中國藝術-水墨畫
  3. 欣賞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
參與級別

低班

活動簡介

認識中國剪紙的由來和歷史,學習剪曲折線和波浪線的技巧,探索剪出富中國色彩的對稱作品

活動目標
  1. 認識中國剪紙的由來和歷史
  2. 探索中國藝術-剪紙
  3. 欣賞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的歸屬感
參與級別

低班

活動簡介

為配合「動物」教學主題,幼兒前往「魚遊。金魚探索館」觀察及認識觀賞金魚和澤龜的外形特徵、飼養環境和生活習性,從而學習成為一個盡責的小主人,藉此培養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的態度

活動目標
  1. 認識魚類的結構
  2. 認識澤龜及其飼養環境和所需食物
  3. 培養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的態度
參與級別

幼兒班

Categories
體驗學習天地

2024-2025年度體驗學習天地

2024-2025年度
體驗學習天地

參觀/活動地點

綠化教育資源中心

參觀/活動地點

香港海洋公園 – 雨林大歷險

參觀/活動地點

傑志體育會

參觀/活動地點

陽光笑容小樂園

參觀/活動地點

農耕樂

參觀/活動地點

遊花展

Categories
體驗學習天地

2023-2024年度體驗學習天地

2023-2024年度
體驗學習天地

參觀/活動地點

綠化教育資源中心

參觀/活動地點

香港文化博物館

參觀/活動地點

遊戲萬象館

參觀/活動地點

秋遊活動日

參觀/活動地點

農耕樂

參觀/活動地點

遊花展

Categories
最新消息

現正接受2026/2027學年新生入學申請,歡迎查詢。

system system

現正接受2026/2027學年幼兒班(K1) 入學申請,即2023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的幼兒。現接受入學申請,歡迎查詢。

如欲了解入學申請流程 或 填寫入學申請表,請按此

Categories
最新消息

現正接受2025/2026學年新生入學申請,歡迎查詢。

system system

現正接受2025/2026學年幼兒班、低班及高班 (K1-K3) 入學申請,即2022年12月31日或之前出生的幼兒。現接受入學申請,歡迎查詢。

如欲了解入學申請流程 或 填寫入學申請表,請按此

Categories
最新消息

2026/2027學年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參加資格

system system

2026/2027學年小一入學申請,將於2025年9月開始,如欲了解小一入學申請流程,請按此

凡參加2026年度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申請幼兒必須符合下列全部要求:

  • 2026年9月入學時年滿5歲8個月 (即2020年12 月31日或以前出生,凡在2021年1月1日或以後出生的兒童並未足齡參加)
  • 本港居民
  • 尚未入讀小學
  • 從未獲派小一學
Categories
家長園地

丟棄自卑感
4招建立孩子自信

system system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家長總希望孩子能成為樂觀正向,又有自信的人。但今時今日,心理上充滿自卑感的孩子愈來愈多,為人父母的應當如何面對呢? 其實要建立孩子自信,可參考以下4個方法。

1.查明因由 對症下藥

孩子的自卑感很多不是來自天生,卻是成年人的教導不得法所造成的。有心理學家指出,不少中小學生自我意識薄弱,常常把成年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評價自己,即使有了獨立的見解,往往也比較片面。

因此,在這個時期,如果老師和父母對孩子的能力評估不當,就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而且,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諸多批評,整天在嘮叨過不停,這種過度的評價也會使孩子產生自卑感。還有的孩子因學習成績不好或身體健康欠佳,都會產生自卑感,所以當孩子產生自卑感時,一定要首先分析是哪種原因所造成。

2.要求要合宜 評價要合理

當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時,必須要了解他的能力和水準,提出恰當的要求,並給予合理的評價。例如有些孩子考試通通都不及格,父母可以先行要求他們爭取某科及格,如果孩子達到了要求,父母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再提出進一步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要擔心孩子有反覆的情況,不要操之過急,要肯定孩子的努力精神,耐心分析孩子反覆的原因,鼓勵孩子全力以赴。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看到自己在循序漸進,看到自己經過努力取得的成績,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

3.擴闊眼光 增長見識

當有自卑感的孩子與他們相若的知識貧乏和見識短淺有關,年齡相仿的孩子聚在一起時,有的談天說地,講得繪聲繪色;有的卻一無所知,無言以對,無見識的孩子和別人一比,很自然地會感到自卑。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其眼界,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

父母可以指導孩子閱讀,帶孩子參觀遊覽等,讓孩子同樣感到自己有了知識,有了能力,甚至不比別人差,這樣他們就會逐漸消除內心的自卑感。

4.施妙法 予鼓勵

父母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尊重和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應體諒孩子的心情,設身處地,幫助孩子分析原因,以理性制定措施,而不能再感情用事,一味諷刺、挖苦、指責和埋怨。

批評對有自卑感的孩子往往成效不大,相反地,表揚和鼓勵倒常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因此,孩子有了進步,父母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出了問題,父母也要對其中的積極面給予肯定。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重建信心,從而克服困難,而且更可以增進兩代情,可謂一舉兩得。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

Categories
家長園地

如何讓孩子正向樂觀地面對失敗?

system system

撰文:財商教育協會課程及培訓總監

關顯彬先生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大的打擊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挫敗的理解。例如孩子沒被選上代表學校參加校際比賽,他們一般想到的原因可能是能力不及同學。但其實背後或許還有其他原因,可能老師擔心他弄傷了,就不能代表學校參加其他更重要的比賽。這樣做不是教孩子逃避責任,而是有時候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導致失敗的確實是他們自身的因素。

父母必須提醒孩子,任何人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都會有困難。父母應該勉勵孩子堅持到底,不必把盡善盡美的要求看得過重。不要迫不及待地為孩子提供幫助,讓他們自己試著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挑戰。例如孩子學寫毛筆字有困難,可以先讓他臨摹。

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從而產生抗逆力。這時,父母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只要勇敢一點就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父母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逆力。

人生中,沒有人可以長久不敗,像中國「欄王」劉翔亦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中失手,只有勇於面對失敗的人,才有機會再次展現成功的笑容。

父母都要懂得教育孩子勇敢面對失敗,因為沒有人一生都是平步青雲的。我們從小明白「失敗為成功之母」的道理,所以正視失敗沒甚麼可怕。但如果細察我們對這句話的認識,重點應該放在「成功」,而非「失敗」,以致於我們對失敗的認同還是有條件的。當失敗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時,失敗恐怕還是一種羞恥與罪惡。因此,父母必須好好弄清楚,自己究竟在教導孩子面對失敗,還是逃避失敗呢!

Parents Daily 為全港父母提供關於親子育兒、升學的豐富短片和內容,專輯內容包括「有星有Say」、「校長有話兒」等節目。我們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父母們提供培養孩子的資訊,更會邀請幼小校長、名人、資深教育工作者等分享教學、親子心得和實戰經驗,讓父母可以在這裡得到實用資訊之餘,更可認識更多互相分享、互相扶持的同行者。